(海洋cms怎么样)东海到底有没有大黄鱼_看海洋大学副教授如何解读

2022-04-05 0 868

苹果cms模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两则新闻在渔业领域引发了争议。其一是宁波渔民捕获一条7.1斤的野生大黄鱼,卖出4.2万元天价;其二是象山渔民一次捕捞近5000斤野生大黄鱼,以957万元的价格成交。这是今年以来两则有关东海大黄鱼的“热门新闻”,然而,这些新闻的背后,引发了一些人关于“东海无鱼”讨论——东海明明已经没有野生大黄鱼了,哪里来那么多“大黄鱼奇迹”?

对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汪振华副教授指出,“东海无鱼”并非是东海里没有鱼,而是指的整体产业情况,在东海仍然有着数量庞大的小型和低龄鱼类,但是像大黄鱼、小黄鱼这样经济价值高的鱼类,近年来在过度捕捞的情况下资源量锐减,从而导致从数量上看,鱼的总量不少,但却无法支撑起相应的渔业产业,因此应该用“东海无渔”的表述更加准确。

他认为,当前出现的“一网捞千金”的情况,其背后是在政府增殖放流30年和严格渔业管理多项举措下的成效。但汪振华也提出担忧:“大黄鱼的产量成也在‘网’、衰也在‘网’,互联网让更多人了解大黄鱼的价值,但也导致在利益驱动下高密度网具的过度捕捞,如果形成淘鱼热,野生大黄鱼难逃被一网打尽的命运。”

汪振华说,过度捕捞对东海的鱼类资源和海洋生态有很大影响。其中,小黄鱼的“性早熟”就是典型表现。对比60年前同样龄期内的小黄鱼性腺成熟比例发现,小黄鱼的性成熟时间由原来的2-3年提前为7个月,同样发现大黄鱼、鲅鱼、墨鱼等东海海产品也出现了大面积“性早熟”倾向。

他介绍,小黄鱼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有生殖策略上的基因表达,在经历了帆张网、拖网等渔具的高强度捕捞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小型饵料生物因缺乏大个体和高营养级的捕食者,会逐渐呈现生物量增加的现象,从而给小黄鱼等经济资源的剩余群体传导“饵料充足”的环境信号,于是它们在基因层面做出调整开始提前繁殖,形成了“性早熟”的现象。

“从海洋经济角度分析,小黄鱼‘性早熟’的现象虽然利于种群的延续,但会导致鱼卵质量下降、体型变小,并且在过度捕捞的情况下导致了产量骤减,这很难帮助渔民增产增收。”汪振华说。

他指出,与传统捕捞的无节制相比,海洋牧场是一种可持续的资源产出模式,能解决东海鱼类资源小型化、低龄化、“性早熟”的问题,在实现渔业增殖、产业增长的同时,恢复健康的局地生态系统功能,并辐射到邻近海域。

“渔业资源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保持合理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就能解决面对东海无渔的尴尬处境,大小黄鱼也不会一直‘早熟’,还能回到正常的生长周期。”汪振华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海洋cms模板

苹果CMS模板 杂七杂八 (海洋cms怎么样)东海到底有没有大黄鱼_看海洋大学副教授如何解读 https://www.pgcms.net/1399.html

常见问题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
查看详情
  •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